01 这届年轻人,靠 “拼” 解锁假期
没有暑假的年轻人,正忙着为自己 “人造假期”。
从年假、病假里匀出两天,再搭上双休日,一个 “暑期小长假” 就初具雏形。秦皇岛、大连、青岛的海边,挤满了追浪的年轻人;更有 “特种兵” 直接打飞的开启跨国短途游,魔都白领甚至把大阪、东京逛成了 “后花园”。
美团旅行《2025 暑期热点及趋势报告》显示,7 月以来,平台机票搜索量同比暴涨 99%,酒店住宿、周边游搜索量均增长 48%,旅游团搜索量也上升 42%。
把工位搬到 “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年轻人把假期玩出了百般花样。
杭漂女孩梁颖在 7 月末的一个周五请了天年假,去云南曲靖来了场三天两夜的 “躺平之旅”。每天在酒店睡到自然醒,白天骑电动车去最美新华书店看书,或是在公园乘凉发呆;晚上逛曲靖老街、泡当地咖啡馆,饿了就钻进居民小馆吃米线、尝野生菌。短短 3 天,避暑之旅悄悄变成了治愈之旅。
有人偏爱慢节奏的松弛,也有人追求假期的 “高效能”:凑个四天三夜冲新疆,想吃的饭一顿不落,该逛的景点一个不少;或是搭红眼航班飞曼谷,4 天里吃泰餐、打泰拳,工作日当天早起返程,主打 “休假上班两不误”。
这种 “凑假” 方式,在互联网上被统称为 “拼好假”。当稀缺的假期撞上打工人想出门的渴望,如何用有限的年假实现高频出行,成了许多人在 KPI 和 OKR 之外的 “必修课”。
工作第 4 年的 CC 有 8 天年假,作为旅游爱好者,她几乎每个季度都要和朋友出门放松。但年假太少,又不想走马观花地打卡,她只能和朋友对着日历 “精算” 法定假日,在假期夹缝里找出请假性价比最高的日子,拼假出发。
今年跨年,她和朋友凑上两个周末加一天元旦假,拼出 9 天小长假,在云南跨年;去年 9 月,工作压力大的她又凑着周末请了 3 天假,开启 5 天粤港吃喝之旅。
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 “拼假大军”。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不少人早已开始规划:请几天假、去哪玩。网上甚至有网友整理出 “十一出国拼假攻略”—— 只需请 3 天假,就能连休 12 天,既能去加拿大看东海岸枫叶,也能环土耳其深度游,甚至能兼顾历史与海岛浪漫的欧洲二国游……CC 也受启发,打算请 9、10 号两天年假,去印度尼西亚玩 10 天,3 号出发、12 号返程,既能错开人流高峰,又能多享几天假期。
无论目的地差多远,大家的心思都差不多:想在有限的假期里,用 “拼” 的方式休出最高性价比,在旅途里最大化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暂时逃离工作的紧绷。
02 拒绝当 “旅行冤种”
但拼来的假期,未必全是 “诗和远方”。
梁颖的一人行虽然自由,却会在想吃 “硬菜” 时因 “眼大肚子小” 作罢,错过当地特色;CC 和朋友两个 “随性派”,因为没做攻略,误打误撞进了好几家难吃的馆子,旅行体验大打折扣,她调侃:“老天会惩罚每一个不做攻略的 P 人”;有人在网上找搭子,最后却因节奏不合拍散伙,双人同行变回单人打卡……
就算图省事报旅行团,也未必能收获理想旅途。有网友报了夕阳红团,本想躺平漫游,却发现团里 70 多岁的爷爷奶奶 “爬山不喘气,高反不存在”,自己那几天比 “特种兵” 还累;也有人贪便宜报大巴团,结果全程走马观花,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为了打卡早上五点就得起床,每天走几万步,“到底是来休假还是来拉练?”
为了提升旅行体验、不当 “冤种”,一群懂 “拼好假” 的年轻人,开始尝试新的 “拼法”—— 小团游。
和要跟爷爷奶奶拼体力的老年团、在网红点间 “拉练” 的大巴团不同,小团一般限定 10 人以内,几乎都是同龄人;路线设计上,结合年轻人爱去的热门地、网红线路和拍照需求,主打轻松、出片、自由、合拍;行程安排纯玩不购物,舒适不早起,拒绝走马观花,注重深度探索。
小团游不会让人有 “花钱买罪受”“假白请了” 的憋屈,既能帮年轻人更沉浸地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又能满足和同龄人社交的需求。
今年 5 月,工作不顺的 Miranda 想通过旅行转换心情。她在广告公司做执行和策划,老板和客户理念不合,夹在中间的她心力交瘁。赶在项目间隙,她想看看大自然,却找不到合适的搭子,又不想独自去陌生城市打卡,便在社交媒体上找了个新疆小团游。
她加入的是 “3+2+1” 组合:一家三口、两个闺蜜,加上她自己。出发前,她还担心和陌生人待 6 天 5 夜会尴尬,见面第一天却发现顾虑全是多余的 —— 领队吃饭时会额外照顾她,闺蜜组主动提出帮她拍照,一家三口还给她分享老家零食。车上赶路时,大家聊职场八卦、分享心得,得知她因工作不顺想离职,团友们没像父母那样劝 “先干着,工作不好找”,反而鼓励她 “年轻就该多尝试”。
本来是图 “安全便捷” 才报的小团,却给了她意外之喜。5 天里,她和团友们一起徒步、逛街、沿湖自驾,互相拍照、彼此夸赞,“你这条裙子好看”“这张照片拍得绝了”。Miranda 觉得,自己不光被景色治愈,更被团友带来的情绪价值温暖了。
肉眼可见地,小团游成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有人爱它省心,觉得旅行社的精细化服务能 “拯救不做攻略的 P 人”;有人看重社交属性,想在短短几天里认识 “相见恨晚” 的朋友;还有人喜欢它 “拆盲盒” 般的附加感 ——“和全新的人在全新的环境开启新生活”,“不用商量、不用做决定,没琐事没烦恼,每天只管享受行程”。
小团游的出现,让年轻人精打细算拼来的宝贵假期,发挥出了更大的价值。
03 会 “拼” 才够味
年轻人对小团游的需求越来越旺,五花八门的小团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在社交媒体搜 “拼团”,能看到各种小团游方案,路线、行程、价格大同小异,让人挑花眼。这股风潮还让商家卷出了新花样:旅行博主推粉丝专属团,旅行社针对不同圈层爱好者搞兴趣社交团,甚至有素人玩家找导游私人订制小团。
尽管拼团能带来 “盲盒式惊喜”,但同质化产品太多,盲选的未知性还是让年轻人犯嘀咕,忍不住三连问:靠谱吗?安全吗?能行不?
这时,知名度高、有官方背书的团,或许能给人更多安全感。近期,美团旅行上线了 “小团游” 服务保障计划。
平台上的路线横跨山河:“7 日 6 晚北疆阿勒泰伊犁大环线” 能沉浸式体验北疆壮阔,感受独库公路 “一日四季”,在阿勒泰夜市吃地道美食,在禾木村策马、看歌舞;“6 天 5 晚甘青纯玩小团” 可深入西北人文,看祁连山冰川、莫高窟飞天,加入鸣沙山万人狂欢,等一场 “大漠孤烟落日圆”;“西藏全景 6 日游” 能走进藏区,探雅鲁藏布大峡谷,赏珠峰气势恢宏……
和市面上同类产品比,美团小团游不仅精选畅销线路,还有平台把控价格,性价比更优;行程也不是完全固定的,能根据团友需求微调,省去自己做攻略的麻烦,又保留探索城市的个性空间。
更重要的是,入选 “美团好品” 的小团游线路,支持出行前 1 天 18 点前免费退改,还有专属客服 30 秒内极速响应。若遇到强制消费、强制购物,无需等商家确认,美团旅行会启动信任赔付,为消费者兜底。
要是想更沉浸地体验当地生活,在美团还能解锁一站式吃喝玩乐:按 “必吃榜” 找地道风味,了解美食文化,或是一键点外卖,足不出户尝遍本地特色;也能体验当地生活 —— 找家咖啡馆、酒吧坐一天,或是预约一场按摩解乏,轻松发现周边休闲好去处。吃住游购娱,一个 APP 全搞定。
从精打细算拼假期,到仔细挑旅游搭子,再到反复比对路线,年轻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在繁忙琐碎的工作外,悄悄夺回生活的主动权。
他们规划的不只是假期和行程,更是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用最高的性价比,把有限的资源变成无限的体验,让每个旅行瞬间都成为扎实的快乐,把生活的每一刻都过得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