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中国 GDP 同比增长 5.2%,主要增长点为软件信息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 GDP 同比增长 5.2%,主要由以下行业带动增长: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2%。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持续活跃,软件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2%。该行业涵盖了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等多种商务服务领域,随着市场主体活力的不断激发,企业对各类专业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带动了行业的较快发展。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7%,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3.5 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3D 打印设备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 29.7%、29.8%、40.5%。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发展态势良好,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6%,比整体工业增速高出 3.4 个百分点。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等细分行业表现突出,增加值分别增长 22.4%、20.5%,新质生产力在高技术制造领域不断彰显活力。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8%。随着物流行业的持续复苏和电商等产业的带动,邮政快递业务量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居民出行需求的稳步释放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8%。在能源资源需求相对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煤炭、油气等主要矿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

上述行业共同发力,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产服务、基础保障等多个维度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推动了中国经济在前三季度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那么软件业是如何引领GDP发展的呢?

进一步推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可从加强技术创新、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着手,具体如下:

  •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 发挥体制优势:充分利用新型举国体制,聚焦基础软件、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底层算法等关键领域,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技术。

    • 促进协同创新:加强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

  • 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 培育优质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同时,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落实相关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 推动开源发展:鼓励和支持开源社区建设,引导企业和开发者积极参与开源项目,促进技术交流与共享,降低创新门槛,提升产业整体创新活力。

  • 拓展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

    • 深化行业融合: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金融、医疗、教育等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智慧金融、数字医疗等新业态,拓展行业应用场景,催生新的市场需求。

    • 挖掘消费潜力:聚焦新型信息消费领域,如智能家居、数字娱乐、在线办公等,通过举办信息消费节等活动,培育消费热点,激发居民信息消费活力,以消费需求带动产业发展。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优化教育培养:加强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 强化人才吸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待遇,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其他领域优秀人才流入,充实行业人才队伍。

  •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 鼓励企业出海: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加强在技术研发、产品服务、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国际布局,提升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

    • 吸引外资合作:加大信息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外资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等,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外产业资源交流与合作。

  •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 强化区域联动:加强不同地区间的产业协作,东部地区发挥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中西部地区结合自身资源和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形成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 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信息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提高产业集聚度,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