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月29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分别为:

· 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

· 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

· 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

· 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

· 新方法实现单碱基到超大片段 DNA 精准操纵

· 揭示人类细胞 DNA 复制起始新机制

· “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

· 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

· 揭示光感受调节血糖代谢机制

· 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

据了解,“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经过2100多位基础研究领域高水平专家的投票,经历了推荐、初选、终选、审议4个环节,最终从600多项科学研究成果中遴选出了10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经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的审议,最终确定为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成果名单。

其中,由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入选了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天气预报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田奇团队使用人工智能方法构建了一个三维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称为盘古气象大模型。该主要技术贡献包括三点。首先,采用了三维神经网络结构,更好地建模复杂的气象过程。其次,采用地球位置编码技术,提升了训练过程的精度和效率。第三,训练具有不同预测时效的多个模型,减少了迭代误差,节约了推理时间。盘古气象大模型在温度、气压、湿度、风速等重要天气要素上都取得了更准确的预测结果,仅需10秒即可完成全球7天重要气象要素的预报,计算速度较数值方法提升1万倍以上。

盘古气象大模型也可用于极端天气预报。在2023年汛期,盘古气象大模型成功预测了玛娃、泰利、杜苏芮、苏拉等影响我国的强台风路径。这一研究展示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解决天气预报问题上的突破,为我国天气预报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成功应用在气象领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在医疗领域,大型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用于解析基因组数据,预测疾病风险和药物反应,为个性化医疗提供支持。在交通领域,这些模型可以用于交通流量预测和智能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渗透还将带来技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同时,也将为科学研究、社会管理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和解决方案。

——AIGC多行业渗透,渗透度高

根据IDC的数据显示,到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渗透度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为互联网、金融、政府、电信和制造。另外,AI在自动驾驶和交通物流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据麦肯锡预测,AI在交通领域将创造3800亿元的经济价值。

图表1:2021-2022年中国各行业人工智能渗透度

——主要公司模型研发情况

底层大模型的开发工作是AIGC产业链的基础和极为重要的工作,目前国内已出现了多家从事大模型开发及延展应用的公司,在模型研发上都取得了突破性重大进展。

图表5:主要公司模型研发情况

——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到2023年,我国AIGC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70亿人民币。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预计是我国AIGC产业市场规模增长的第一阶段,增长率将保持在25%左右,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60亿人民币。从2025年开始,随着行业生态的完善(特别是底层大模型对外开放),应用层的蓬勃发展将带动产业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70%。预计到2027年,我国AIGC产业规模将超过600亿人民币。从2028年开始,AIGC产业将延展出完整产业链,并在商业化场景上持续拓宽和加深,深入变革行业。预计到2028年,我国AIGC产业规模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

图表20:中国AIGC产业市场规模预测图(单位:亿元)

麦肯锡全球领先咨询公司预测,未来几年,生成式AI将为全球经济创造价值7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将贡献2万亿美元。ChatGPT的问世于2022年底,使数字人在大语言模型技术的支持下拥有了“灵魂”,AI数字人产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

根据量子位智库的预测,2023-2025年中国AIGC产业处于培育摸索期,预计年均复合增速为25%;到2026-2030年,行业将迎来快速增长阶段,中国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11491亿元。另据彭博智能全球产业调查分析,未来十年生成式AI产业的复合增长率可达42%,到203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