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哪些行业将迎来大爆发?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走过不平凡的 2024 年,我们迎来充满希望的 2025 年。

站在新年的起点回望,过去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内部政策不断发力,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大模型等一大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同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一些行业承压前行。

展望 2025 年,各行各业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哪些行业将迎来大爆发,以及哪些行业将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

前瞻经济学人产业观察组通过前瞻产业大数据、前瞻企业大数据、前瞻政策大数据等六大自研数据库,挖掘行业背后的趋势和走向,预测 2025 年即将爆发的十大行业,尤其是第一个有望彻底引爆中国经济。

01

低空经济跑通商业闭环

2024 年底,低空经济领域迎来两大重磅消息!

一是中办国办发文为低空经济做了最新定调,通过完善空域管理为低空经济发展扫平障碍;二是,国家发改委正式设立 " 低空经济发展司 ",协调各方资源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2024 年的热度比肩新能源车。在重磅政策的支持下下,2025 年低空经济赛道有望被继续催化。

不过如果说 2024 年是低空经济制造元年,那么 2025 年将会是应用加速落地的一年。要知道,应用场景是整个低空经济的核心,能否找到市场需求大、频次高的成熟应用场景不仅是低空经济能否跑通商业闭环的关键,也是决定飞行器能否大规模量产的关键。


目前,各地及各个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可能的落地场景,低空 + 文旅、低空 + 城市治理、低空 + 物流、低空 + 载人通行,成为低空经济的四大主流场景。其中,低空物流被认为是有望率先快速落地的场景。


而事实上,很多企业也在按照 " 先载货、后载人 " 的研发路线进行布局。

02

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价格开始内卷

人形机器人被国家定位为 " 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并且被视为 AI 落地物理世界的最佳载体和 AI 应用的终极赛道。巨大潜能之下,无数企业抢滩布局,OpenAI、英伟达和诸多车企也宣布 " 跨界 " 布局人形机器人……


从产业化程度来看,智元、傅利叶、宇树、Agility Robotics 等国内外机器人领先企业已经先后开启人形机器人的小规模量产。特斯拉 " 擎天柱 " 也即将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将有数千台人形机器人落地内部工厂运行。


大热之下,2025 年或迎来人形机器人的量产 " 元年 "。

工信部发布的文件就明确提出,到 2025 年人形机器人实现批量生产;另外,在车端与机器人端零部件共通性较高的前提下,叠加大厂入局 + 技术迭代 + 政策催化的加持,这一目标有望成真。


而大规模量产有望进一步推动成本下探。上海智元机器人的目标售价为 20 万元,特斯拉 " 擎天柱 " 目标价位为 2.5 万美元,而杭州宇树则将基础款 Unitree G1 直接打到了 9.9 万元。


03

新能源汽车进入下半场

2018 年比亚迪王传福提出新能源汽车 " 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实际上,在汽车智能化领域,智能驾驶最为核心,也是各大造车厂商最为看重的部分,某种意义上也是车企技术实力的代名词。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将从卷价格向卷体验、卷技术转变,其实更多的还是在卷智驾。


根据乘联会数据:目前新能源乘用车 L2 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 66.6%,而在 2023 年这一数据还只有 45.6%。从企业布局来看,鸿蒙智行、小鹏、蔚来、理想、小米汽车、上汽智己、比亚迪等都在纷纷争夺智驾市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 12 月 16 日,比亚迪官宣成立了先进技术研发中心,预计以智驾为代表的整车智能化,将是比亚迪下一步的核心发展方向,届时有望搅动智驾市场格局。

不过,智驾能否成为所有车辆的标配,取决于技术成熟度、成本、法规和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的合力作用。但可以预见的是, 2025 年全球将有大量智能驾驶车辆投入市场,未来几年智能驾驶技术将加速普及,智能驾驶技术将成为汽车行业新的增长点。

04

出海热潮汹涌,但不确定性增加

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内需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全球化布局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方向。2025 年,企业出海热潮汹涌,并且将呈现范围更大、层次更深、质量更高的的出海格局。但与此同时,2025 年出海的不确定性也将进一步增加。

据统计,2024 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有包括美国、欧盟、印度、墨西哥、乌克兰、南非在内超过 75 个国家或地区举行大选,覆盖世界近一半的人口。2024 年成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最大选举年。

而大选的影响将在 2025 年显现。对于企业来说,选举带来的政策变化、政商关系、营商环境会给出海企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可能过去的业务模式,将面临转变;未来的布局深度,需要重新调整;甚至在海外数十年的积累,会一朝成为泡影。

趋势转变和时代翻篇,总是伴随着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

05

AI" 杀手级应用 " 出现

2024 年,AI 领域经过百模大战,基础大模型已 " 去九存一 ",只有约 10% 的具有市场活力、用户活跃度高的大模型脱颖而出,进入到了决赛圈。大模型的商业市场,也从百家争鸣,收束为两股势力:

一是以互联网、云计算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包括百度的文心大模型、阿里的通义大模型、腾讯的混元大模型、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华为的盘古大模型。

二是以 "AI 六小虎 " 为代表的头部创企,比如智谱 AI 的智谱清言、零一万物的 Yi 大模型家族。

但重资产的大模型行业,竞争也远比一般技术更残酷。预计 2025 年大模型的淘汰赛将继续,最终仅留下三四个产品,作为 AI 基础设施,但产品算力更强,迭代速度更快。另外,大模型使用进一步简化,生态变大,支持多样化需求。这些都为大模型更丰富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大模型公司正在告别同质化竞争,分散寻找价值洼地。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最后一天,雷军用千万年薪挖来 AI 天才少女,是小米全面发力 AI 大模型的其中一个动作,打造人车家全生态。

如果说 2023 年是围绕算力展开基础设施攻坚战的一年,2024 年是商业市场争夺战的一年,那么 2025 年应用大战将蓄势待发,届时或出现一款 " 杀手级应用 "。


06


三四线城市成出国游主力军

2024 年,旅游市场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保持稳健增长,尤其是跨境游异常火爆,全年出境旅游人数或达 1.3 亿人次。

不过,不同城市跨境游出现分化。一二线城市旅客出境游进入 Next Level,走得更远、花得更多、出行频次更高,欧洲、澳新等长线目的地更受欢迎。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旅客登上 " 世界舞台 ",出境游机票订单增速超一二线城市,同比增长超过 130%。三四线城市旅客出境以短线目的地为主,TOP20 出境游目的地国家中,有 17 个为短线。其中,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为三四线城市旅客最喜欢的 TOP5 出境目的地。

随着三四线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一二线城市,2025 年这些城市的人口有望继续支撑出境游。

另一方面,得益于我国 " 免签朋友圈 " 的不断扩大和一系列签证便利化措施的实施,今年入境游将不断升温,海外 OTA 平台的布局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07

餐饮业 " 拼多多化 "

2025 年,可能又是利好 " 拼多多 " 们的一年。

有一组数据耐人寻味,截至 2024 年 11 月,住户存款增加了 12.07 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增住户贷款低于预期。这表明尽管民众手里有 " 粮 ",但消费却仍然趋于理性和谨慎。

在这一背景下,餐饮业 " 拼多多化 " 蔚然成风。

2024 年,一种被称为 "9.9 元 " 的定价策略如火如荼,迅速蔓延到各大餐饮门店,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心理共鸣与消费趋势。呷哺呷哺、肯德基、麦当劳等品牌均在不同时间节点推出了以 9.9 元定价的产品,而海底捞的加入更是让这个赛道烈火烹油,甚至连王思聪都卖起了 13 元的牛排。

最后,需要清醒认识到,民众的消费意愿更多的是建立在对未来的预期之上——就业市场是否明朗,工资能否上涨,国民经济是否平稳增长," 黑天鹅 "、" 灰犀牛 " 事件是否还会暴发?

换句话说,只有民众对未来感到乐观才有可能激发强大的消费欲望,这也是影响 " 拼多多们 " 今年表现的关键一点。

08

老年健康抗衰市场爆发

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工作时指出,把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作为完成 "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 这一重点任务的举措之一。反映出银发经济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方面的巨大潜力。

截至 2023 年末,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9 亿人,占总人口的 21.1%;到 2035 年,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 4 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 30%。据测算,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 7 万亿元左右,约占 GDP 的 6%。


而伴随着老年人对生命质量和健康寿命需求的激增,老年人不再仅仅关注基本医疗保障,而是更加重视预防、康复、抗衰等综合健康服务。数据显示,中国 50 岁以上人群在健康产品和服务上的人均年消费额以每年超过 15% 的速度增长,预计到 2025 年,健康抗衰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带动整个银发经济生态的蓬勃发展。


其中,未来的抗衰市场不再局限于 " 单一营养的补充 ",而是通过基因检测、身体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抗衰解决方案;健康管理则将从 " 治疗 " 向 " 预防 " 模式转变,重点布局慢病预防、免疫力提升和延寿技术研发。

未来几年,健康抗衰产品的消费重心将从富裕阶层逐渐向普通老年群体普及,市场潜力巨大。

09

减肥药崛起元年

2024 年底,两大网红减肥药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前后在中国获批上市,背后是诺和诺德、礼来的大战一触即发。同时,减重药物市场的全新战局浮出水面。而在全球被肥胖及相关疾病困扰、我国启动 " 体重管理年 " 的大背景下,未来减重药物研发和更快地更新换代将成为发展趋势。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现阶段成人超重和肥胖率达 50.7%。中国目前超重与肥胖人群已超 5 亿,预计到 2030 年或超 8 亿。而如今的体重管理、减重市场,GLP-1 类药物正当红,上述两款减肥药是 GLP-1 类药物中最当红产品。

据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减肥药物市场将达到 1300 亿美元的规模;其中,中国 GLP-1 类药物市场规模将达 515 亿元,市场渗透率也将实现从当前的不足 1% 到 15%-20% 的飞跃式增长。

10

" 首发经济 " 全面起势

去年 12 月,在为 2025 年全年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振消费被提到了首要位置,且 " 首发经济 " 一词首次在该重磅工作会议上被提及。

" 首发经济 " 肇始于 " 首店经济 ",逐渐发展成为新经济形态之一,是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作为一种新兴业态," 首发经济 " 有望在 2025 年引领消费潮流和激发消费潜力,为新消费注入新活力。

例如,永辉超市引入胖东来调改,成为 A 股百货板块第一家调改的公司。最终反映在客流、营收方面,以 10 月开业的北京喜隆多店为例,其带动所在购物中心 10 天内客流量环比和同比都增长了 95% 以上、销售额环比和同比增长也在 50% 左右。

但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充分把握消费分级、分层新机遇。首发经济带来的初期增长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长远来看是要不断提高持续运营能力,将 " 首次 " 带来的短期流量沉淀下来,建立和提升品牌形象,打造独特首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