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熊猫债与点心债的市场关注度持续走高,其中点心债更是成为境内科技企业在境外募集资金的 “新选择”。
很多人会好奇,这两类金融产品的名称,与严肃的金融领域风格似乎并不匹配。它们为何会采用这样的命名?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含义?
一、命名溯源:从文化符号到市场标识
(一)熊猫债:中国市场的 “国宝级” 债券
熊猫债,具体是指注册地在境外的机构,依照中国法律规定,在境内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并约定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券,属于外国债券的一种。
国际债券市场有一个通行惯例:境外机构在某国国内市场发行以该国货币计价的债券时,通常会以该国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来命名。
2005 年 9 月,国际金融公司(IFC)和亚洲开发银行(ADB)这两家国际多边金融机构,获得批准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作为中国国宝的熊猫,自然成为了这一债券的命名来源,此后境外机构在华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便统一被称为 “熊猫债”。
类似的命名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十分常见。比如澳大利亚的 “袋鼠债券”,非澳大利亚实体在澳发行的澳元计价债券,便以澳大利亚标志性动物袋鼠命名;英国的 “猛犬债券”,是外国借款人在英发行的英镑面值长期债券,名称源自英国标志性动物斗牛犬(Bulldog);日本的 “武士债券”,因 “武士” 是日本特色文化符号,常被用于指代具有日本属性的事物而得名;美国的 “扬基债券”,“扬基(Yankee)” 一词常用来指代 “美国佬”,因外国债券在美国发行交易需与当地市场主体打交道,故得此名,这一名称也与美国著名棒球队纽约扬基队同名。
中诚信国际主权与国际评级部首席分析师杜凌轩向中新经纬表示,这种命名方式首先具有明确的标识作用,能直观体现债券的发行国。提到熊猫就能联想到中国,具备强烈的品牌效应,便于市场识别和传播。同时,用发行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命名,是对该国主权、文化及市场的尊重与认可,有助于提升发行国监管机构对这类债券的接受度。
“对投资者而言,有明确标识的债券(如熊猫债)能吸引更多关注,进而推动投资者深入研究并挑选合适的投资标的。而且这类债券往往属于创新性产品,且是监管鼓励投资的方向,能进一步提高投资者的认购意愿。” 杜凌轩补充道。
(二)点心债:香港市场的 “轻量化” 开端
点心债的命名则与香港紧密相关。狭义上的点心债(Dim Sum Bonds),特指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的人民币计价离岸债券。最初因其发行规模较小,类似 “点心” 般精巧而得名;广义上的点心债,则涵盖了所有在境外市场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
中诚信亚太研究部分析师左丰铭指出,“点心债” 这一名称最初带有轻量化、探索性的意味。2007 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发行了首单 50 亿元人民币境外债券,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首次尝试。当时市场参与主体较少,主要集中在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少数大型企业,产品类型也以短期固定利率债为主,整体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规模小、结构单一、流动性有限的特点。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过去十余年间点心债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左丰铭提到,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尤其是近三年,在全球利率环境调整、美元融资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的背景下,全球点心债市场持续稳健增长,2023 年和 2024 年的年度发行规模均实现了约 30% 的增量。
二、发行主体与市场热度:谁在参与?规模如何?
(一)熊猫债:发行主体多元,规模稳步增长
2023 年起,熊猫债的市场热度不断攀升。Wind 数据显示,2024 年共有 44 家主体累计发行 109 支熊猫债,总发行规模达 1948 亿元,同比增长 26.1%;2025 年以来,熊猫债发行量已达 1568.50 亿元,总存量同比增长 26.84%,增至 4003.25 亿元。
从发行主体来看,熊猫债的发行方主要包括外国政府及主权机构、国际开发机构、境外金融机构和境外非金融企业等。例如,据媒体报道,全球大型商品浆生产商书赞桉诺于 2025 年 10 月 17 日,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第二期熊猫债,发行规模为 14 亿元人民币。
杜凌轩分析,熊猫债热度攀升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拥有庞大的市场体量,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具体来看,一方面得益于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下的人民币融资成本优势及政策支持。2022 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连续加息,而中国实施独立稳健的货币政策,导致中美 10 年期国债利差持续倒挂,相比美元融资,人民币计价债券的融资成本优势愈发明显。
另一方面,监管层积极鼓励熊猫债发行。2022 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下称《通知》),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激发了发行人通过熊猫债实现低息融资的动力。特别是《通知》允许发行人将境内募集资金汇往境外使用,也可留存境内使用,同时鼓励以人民币形式使用,扩大了熊猫债募资的使用范围。此外,熊猫债市场在券种创新方面不断突破,丰富了市场产品种类,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参与。
(二)点心债:主体范围扩容,科技企业成新力量
从点心债的发行主体来看,左丰铭介绍,早期点心债的发行主体主要来自中国内地,以政策性银行和国有企业为主;如今,发行主体已扩展至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产业类企业、国际金融机构乃至跨国公司,地域分布也从中国内地和香港,延伸到欧美、中亚、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中证鹏元国际近期报告,2025 年前三季度,央行、主权和政府、城投、金融以及 TMT 板块发行的点心债,占比分别为 44.4%、18.1%、12.4%、12.4% 和 4.2%。其中,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大型科技企业,为满足全球扩张及 AI 等长期战略投资需求,在 2024 至 2025 年期间相继大规模发行点心债,成为近年来点心债市场发行主体中的新类别。
左丰铭表示,截至目前,全球已有 45 个国家和超国家组织发行过点心债。这种发行主体的多元化,不仅丰富了市场产品供给,还增强了人民币债券的全球配置能力,推动人民币资产在国际资本市场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非中资背景的国际机构,开始将点心债作为人民币融资和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这体现出市场对人民币信用的认可度正持续提高。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